918博天堂于7月28日在黔灵公园举行了一场以“社会共治,消除肝炎”为主题的义诊活动。活动现场摆放着一块显眼的主题背景板,多张义诊桌整齐排列。来自贵州省疾控中心、贵阳市疾控中心、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以及北京路社区服务中心的专家们正在耐心为过往市民解答问题、分发健康科普资料,并提供关于肝炎的筛查资讯。
此次活动由六家单位共同主办,包括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局、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云岩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云岩区北京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治所监测科的副科长、副主任医师范家诚在活动中提到,许多人对甲肝和乙肝有一定了解,但对丙肝的认知则较少。他强调:“丙肝目前是没有疫苗的,且早期几乎没有症状,像个‘隐形杀手’,待发现时可能已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尽早检测、诊断和治疗,因此在公众中开展正确的科普非常重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卫健委的数据,病毒性肝炎在我国的疾病负担十分沉重,其中乙肝病毒携带者约7000万,丙肝感染者约1000万。然而,更令人担忧的是人们对这些疾病的知晓率和治疗率严重不足,乙肝的治疗率仅约为22%。
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副院长龙海表示,选择黔灵公园举办此次科普宣教和义诊活动,是因为这里人流密集,公众参与度高。他强调:“消除肝炎不是医疗系统单独能完成的,这需要全社会的积极践行。”龙海进一步阐释,控制病毒性肝炎传播、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率,这是实现2030年消除肝炎目标的关键一步,也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基础。
在活动中,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肝病科主任熊华刚用“2025年是消除肝炎行动的‘期中考试’”来形象比喻专业目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他指出,现实情况却依然严峻,甚至有些“严重不及格”。他叙述了一本触目惊心的健康经济账:一个肝硬化患者年治疗费最少5万元,若发展为肝癌,费用将飙升至10-20万元,这一数字不仅对个人健康造成极大影响,还会对家庭和社会资源造成严重消耗。
不过,仍有希望的曙光出现。熊华刚主任表示:“丙肝虽然没有疫苗,但是可以治愈的!在规范治疗下,95%的患者能够临床治愈。”他详细解释了“双筛”流程:初筛检测丙肝抗体,如果结果为阳性则需进一步进行核酸检测以确诊。“一旦确诊,及时治疗至关重要,可以阻止病情恶化。”此外,熊华刚特别强调:“我们的公共卫生中心是贵州唯一的‘乙肝临床治愈基地’,国家正全力推进治愈项目。虽然乙肝治愈相对复杂,但‘所有病毒性肝炎都应治疗’的观念正在逐步普及,目标就是阻止肝炎向肝硬化、肝癌的发展。”
正如熊华刚所言,消除肝炎不仅仅依靠医院和疾控的努力。国家层面,卫健委、民政、公安等九个部门已经联手推进丙肝的消除行动;在基层,此次义诊活动则是省、市、区三级疾控与专业救治中心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共治”实践,将专业力量与社区网络紧密结合。在活动现场,许多市民在专家讲解后主动进行了免费丙肝抗体快筛。贵阳市老年健康指导基地还为老年患者提供了肝炎用药指导的科普服务。
一位市民在得知“丙肝能治好”后长舒了一口气,他表示:“以前只知道肝炎让人害怕,今天才明白,早查和早治疗真的可以拯救生命!”这种认知的变化正是“共治”的基石。从这次活动出发,关于“社会共治消除肝炎”的呼声正在传递到更远的地方。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的目标,就像远方的灯塔。918博天堂将持续努力,让每一位公众真正理解“自己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消除肝炎,不应有旁观者,唯有全民行动,才能确实消除肝病的困扰。